交流园地
交流园地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请致安徽省实验(示范)小学校长联谊会 18130056871
学习感想 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园地 > 学习感想
智慧使用“爱”的武器
来源:    发布日期:2012-10-17    人气:2481

智慧使用“爱”的武器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 沈庆凤

     摘要:师爱是一种教育手段,但要运用得当才能起效。

关键词:精髓  专制  尊重  投资  严格

爱本不是手段,也不是武器,但是爱确实可以影响人,而且影响力很大,每当班主任写总结或介绍经验的时候,都会大谈特谈师爱——爱能融化坚冰,爱能点石成金,爱能让心与心更近,于是师爱俨然成了一种武器,而且是常规武器。

但最近看到网上转载一篇文章,叫做《你就是掏出心来,学生也不会感激你》,言外之意就是现在的学生根本不懂得爱,有点危言耸听。不可否认,在经济大潮的席卷下,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些孩子深受影响,变得肤浅、冷漠、势力,但不能以偏概全。之所以有些老师大发牢骚,我认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把握师爱的精髓,不懂得如何去爱。以下是我对几种不科学的师爱的总结:

一、   专制粗暴的爱

“爱”字在汉语中含义比较模糊、浮泛,所以我们就容易把什么都解释成“爱”,所谓“打是疼,骂是爱,喜欢极了用脚踹”。在我国,最流行的就是缺乏尊重的“爱”。比如家长,谁不爱自己的孩子?但谈到尊重,那可就难说了。以前包办婚姻的家长,主观上也是爱孩子的,但他们毫不尊重孩子的感情,爱与尊重脱节了。再说我们的老师,缺乏尊重的爱也是普遍的。因为我爱你,我是为你好,所以我训你时,无论怎样与事实不符,语言不雅,你都得接受;因为我爱你,所以只准我批评你,不准你挑我的毛病,你也甭管我态度如何,否则你就是没良心,白眼狼;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总是有理。看看,互相尊重没影了,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没有了,只剩下教师的“爱”飞流直下,砸在学生的头上。爱成了进攻性武器,成了教师免遭学生反驳的温柔的盾牌,成了阻碍教师反思和自求进步的羁绊。有的老师一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他的辩解就是“我这是为学生好!”一句话挡住了所有的批评。

二、   投资型的爱

有些教师有意无意的把爱看成一种投资,付出爱要求回报,而且要求很高的回报率。比如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老师某日下午把学生领到导多媒体教室看动画片看了好长时间,晚上布置的作业比平时少得多,他就以为这是对学生的“爱”,学生该感激不尽,充分回报。结果却出乎意料,有的学生连这么点作业也没做。教师大怒:“气死我了,这帮学生真是不领情!”然而一打听,原来这几位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并非初犯,有人就是说他们学习习惯有问题。一种不良习惯能通过老师的一次“师爱”就能改正过来吗?他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此事与其说是学生不领情,不如说是教师对学生“回报”的期望脱离实际了。

三、   过分迷信师爱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科学,同时也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要爱学生,这是当好班主任必不可少的品质,是班级管理工作取得成功的法宝。那种包含着人类最崇高的感情——师爱,是赋于教育工作者所独有的、神奇的教育感召力,它能营造出一种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它能把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接受教育。但我们也该清楚一点,师爱不是万能的。如果我们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就会发现,有些问题是用师爱能够解决的,有些问题师爱只能为解决问题打个良好的基础,创造一种心理氛围,还有一些问题是师爱解决不了的,必须采用其他教育方式。

学生中出现的个案问题,因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大致可分成品德型、认知型、心理型、习惯型。根据工作经验,只有心理型中的“情感性”问题可以用师爱解决,其他都很难见效。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等原因严重缺乏关爱,同时它并没有品德问题,对事物的认识也没有很大偏差,也没有严重的不良习惯,只有这种比较单纯的情感问题可以通过师爱加以解决。有些学生品德有问题、或习惯有为题,亦或认知有问题,师爱只能营造一个解决问题的有利氛围,为解决问题打个基础。

正因为有些老师没能正确、合理的运用师爱手段,所以怀疑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那么该怎么去爱学生,才能发挥师爱的伟大作用呢?从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我试着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关爱学生的身心

关心了解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直接表现形式,是师爱的起点。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关心、深刻了解不仅是一种工作能力,更是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极端负责的高尚情操。只有当班主任对全体学生关心了解越深,班级管理才能更切合实际,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同时,师生之间才能更理解,感情更融洽。这里所说的关心了解,是指班主任对班级“全部”学生而言。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了解,是教师履行培养青少年一代这一崇高职责时所产生的感情,它不是出于个人利益或爱好。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对全班每个同学都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有些学生之所以变为“差生”,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对他们缺乏关心了解有关。
   
关心了解学生,以爱动其心,使师生感情融洽,这里面还有一个班主任努力克服自我的问题。师爱决不是施舍,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爱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爱。班主任切不能“居高临下”更不要摆“师道尊严”的架子。对学生要热爱、理解、平等相待,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已。对学生的关心了解不限于问寒问暖和成绩好坏,最重要的是关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他们的欢乐和苦恼,他们的理想和追求等等。只有做到深刻的了解,才能达到全面的关心。也唯有这样,教师的师爱才能征服学生的心,成为学生产生积极情绪、上进愿望的主要源泉。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而自尊心又是一人健康成长的内在动力。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所受的家庭环境影响等的不同,其自尊心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这应要求我们班主任教育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实践证明,尊重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起内在的、奋发向上的动力因素,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深入学生实际,认真考虑学生的每一个要求,每一种做法,每一条意见,尽最大可能不挫伤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年轻人的自尊心。因为,伤害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毫不费力,而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自尊心却艰难的多。
    
尊重学生就要信任学生。也就是应该相信学生经过教育是能够进步的。特别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学生,犯这样和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引导学生改正错误。信任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鼓励人们上进,可以促进后进的或者犯错误的学生的转变。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对那些“差生”在加强教育的同时,更多的应是从细微之处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以此来重新塑造自我,使他们情感上得到安慰,理智上得到调整,自尊心得到补偿。
   
三、严格要求学生的言行
   
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严格要求,才能教养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人才。一个真正严格要求的班主任,应该是严出于爱,爱寓于严,爱而不纵、严而不凶。我的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在“以爱动其心”的原则下,同时“以严导其行”,广大学生是能接受的,效果也是好的。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教育学生和要求学生,并根据班级实际,相应制订出一些具体的量化的可操作的班级规章,并在班级日常学习生活中强化落实,使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动。班主任和全体学生一起凝聚成班集体力量,全面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正是通过对学生真挚的爱和严格的管理获得的。
   
教育不仅是深刻的说服,更是一个感情意志过程。二者结合才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班主任工作就是要做到情融于教,教寓于情。在这里,师爱犹如一座桥横跨在师生之间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对教师的情通过这座桥梁相沟通、相凝聚,形成了一股推动班级管理不断向前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强大动力。
   
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能代替教育。教育需要爱,还需要智慧。让我们智慧的使用师爱,发挥它的魔力,塑造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

扫一扫,关注我们

影视制作 缤纷社团 活动通知 公司动态 交流园地 联系方式

电话:0551-62677771

CopyRight  ©  2009  安徽省实验(示范)小学校长联谊会  技术支持:拓野网络  皖ICP备09019203号-2  皖公网安备: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3698号